1980巴山猎耕记 第529(2 / 3)

“你们把事情想简单咯…说句实话,大西王的金银,这是我在山里边第二次碰到了,而第一次碰到的时候,就是洪水那年,在一条山沟沟里边,山体滑坡以后,冲出来的,而苏同远偷看到我在水潭里捞金银的事情,所以心里边一直惦记,这也是他偷了我家那么多东西,还不肯走,一直在周边转的原因。

按我问出来的话,他打主意等到我回来,直接找我下手,没忘记那包里边的几把手枪嘛,你们说要不要命?

他的目的不仅仅是哪些金银,还有一样东西,一个在我手里边的小铜牛。那小铜牛是当初董秋玲回城的时候,给我留下来的。她董秋玲想拿回去,还有港商也在找,甚至舍得为了个小铜牛,花十万块钱…这些人,肯定还会找上门来。

我想告诉你们的是,惦记西王宝藏的人不少,一旦这些金银卖出去,被人晓得了,怕是各种麻烦跟着就来了,甚至会要命。”

听到这些话,宏山和甄应全,神色都变得凝重起来。

“那你之前找到的东西多不多?”宏山随口问了一句。

陈安摇头道:“不多,只是几小个,一直不敢让人晓得,但还是避不开!”

甄应全叹了口气:“这么说起来,东西烫手得很,是祸的可能性更大…啷个办嘛?”

蜜香引来的黑娃子

陈安其实有细细想过该怎么处理手头得到的这些金银。

正如宏山所说,当成古董出售,是比当成单纯的金银按行价回收还能争取价值最大化的方式。

就即使要出手,他也不会选择在锦城、汉中这些内陆的地方。

因为在这些地方,只会是碰到收麻钱那些人,价格压得很低,赚钱的不会是自己。

毕竟,提着一袋子铜钱,往广东跑一趟,就能到手上万的钱,莫说是金银了。

广东才是现如今老物件出手的天堂。

现如今,大部分人手里都没什么钱,可港澳那些地方不乏富翁啊。

舍得花十万这样的天文数字的钱寻找一个小铜牛,就是最好的例子。

但往这种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去处理这些东西,又何尝不是处处危险,去了能不能拿着钱回来都是两说,也不妥当。

至于是不是具有什么研究考古价值,陈安自认不是自己这种山野村民该考虑的事情,更没有什么拿去上缴的想法。

上缴了,这些东西就成了只是白送到一些人口袋里的钱而已,至于自己,能得到什么?

锦旗?几十块钱?

可能几十块钱都得不到。

还是换成钱实在。

他可不傻,他很清楚,自己只是个小小山民而已,最缺的,永远是钱。

而东西放的时间太长了也不行,因为他也知道,过了那段时期,管控得有多严格。

估计最好出手的时候,就是九零年代,盗墓最猖獗的时期最是合适,外边的人纷纷涌来,大老板遍地,鱼龙混杂的时候,才是浑水摸鱼的好时机。

关键是,现在带着那么些金银外出,也很难走远,也不得不等到再过些年,出行方便了再来考虑。

当然,最稳妥的法子,就只有化成金块、银块按行价出手,那些收售黄金白银的地方可不少,只是钱会少很多。

或许,等着等着,等自己站起来了,会接触到不同圈子的人,也会有相应的稳妥渠道出现。

所以,他一直将东西装罐子里埋藏起来,而不是像其他人那样,东西一倒手,就迫不及待地想着换成钱。

现在,陈安有些庆幸自己做出的决定,也庆幸自己在得到那些金银的时候,家里的经济条件有了不错的底子,而不需要急着将这些金银换成钱。

要是早早出手这些东西,怕是早就有人找上门来了。

尤其是铜牛、铜鼓,跟西王宝藏联系在一起之后,有多少人惦记,那看不见的地方,暗潮涌动。

因此,在宏山问起该怎么办的时候,陈安的回复,只有一句:“藏起来,不能让任何人晓得,然后等…”

宏山和甄应全,都不是那种不知道轻重的人,他把事情一说,就知道这玩意儿是真的要命,心里的那股子进山捡到元宝、银锭的兴奋,消失得干干净净。

“只能暂时是这样了…”

甄应全在外面混得久,更知道外边“江湖”的险恶,他略微想了一下,问陈安:“那铜牛的事情,你打算啷个解决?”

“等这次撵山回去,家里边的事情忙得差不多了,我去跑车的时候,会专门去一趟锦城,我倒要看看,她董秋玲打的啥子主意!”

眼下,陈安甚至怀疑,董秋玲故意将铜牛留在自己这里,都是有盘算的。

这個女人,远不是他所认识的那么简单,跟她打交道,少不了尔虞我诈。

“要不要帮忙?”

宏山又问了一句:“还是那句话,多个人多个照应!”

不是自己上门来讨要,而是通过苏同远用偷盗甚至强抢的手段,想要将东西拿
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